首页 » 滚动新闻 »正文

筑巢引凤 花开蝶来 || 黔西南州人才工作综述

时间:2022-01-12 作者:州委人才办供稿 来源: 黔西南日报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经历风雨而持续发展的关键“密码”,也是站在新起点应对新挑战的底气所在。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抓实“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人才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结构得以进一步改善,人才效用得以进一步凸显,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创新机制集聚人才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理念,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协调机制,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明晰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推动形成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大格局。

重点实施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人才聚集工程、工匠塑造工程、人才基地培育工程、人才引进创新工程、人才安居乐业工程“六大人才引进开发工程”;深入推行自主培养人才计划、州管专家选拔培养计划、筑梦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企业精英培养计划、脱贫之星培养计划、人才学术交流计划“六大人才培养计划”,致力引进和培育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激发广大人才干事创业。

施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施意见、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办法、“州管专家”选拔管理办法、“杰出人才奖”评选管理办法、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工作机制等,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住房保障、工资待遇、科研经费、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科技创新等方面,全面构建具有一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

一个个重磅文件、一项项有力措施、一次次改革创新,逐渐构建起人才资源汇聚、人才活力迸发、人才工作联动的良好局面。

从“十三五”初期的25.9万人增加至目前的45万人,增幅73.75%,正高级职称人才增幅146.24%,副高级职称人才增幅106.77%,博士研究生增幅185.37%,硕士研究生增幅462.39%,人才规模迅速壮大、人才结构日益优化。

贵州宏臻菌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纪开萍(左)在查看菌包(贞丰融媒图库)

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石明在查看薏仁米长势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

多措并举引进人才

以非常之策,求非常之人。

“我喜欢这个地方,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做企业,营商环境、生活环境、气候环境各个方面都是相当好的!”

“我之所以选择来黔西南发展,是我们黔西南人民的热情以及领导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尊重和渴望。”

……

和州管专家周志才、郝艳玲一样发出同样感慨的引进人才不在少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在这座城市越来越生机蓬勃,黔西南州正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全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开辟绿色通道引才。依托贵州省人才博览会、赴知名高校引才等招才引智平台,组织企事业单位赴高校资源富集城市,主动“敲门聚才”,开通“绿色通道”,对博士研究生、副高职称及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以及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单位编制总量、专业结构、职称最高等级等限制,简化引聘手续,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进行聘用。“十三五”以来,共全职引进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916人,为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拓宽渠道广聚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挂职交流、咨询服务、专家讲学、以才荐才、银龄计划等多种方式,重点引进经济金融、医疗卫生、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十三五”以来,引进500余名省内外顶尖人才到黔西南开展咨询服务、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引进对口帮扶城市1200余名专家人才到黔西南州挂职帮扶、带动学科发展。

——创新方式方法引才。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部署,聚焦“两大一高”主基调和“五个主战略”聘请知名专家作为州委、州政府“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特聘专家”服务产业发展。实施黔西南州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按需提出重点产业人才倍增任务,推进落实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实现倍增,力求“十四五”期间培养引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2300人。

——聚焦发展全面引才。在艰苦边远民族地区创新实施“三降低两面向一加分”措施,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招录选调生,先后公开招录公务员2952人,招聘事业单位人员9173人。

——搭建平台载体引才。建成院士工作站5家,获批国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7个,省级人才基地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基地等人才平台载体30个,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1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点)30个,为人才引进搭建了广阔的干事创业大舞台。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

干事创业的黔西南、蓬勃发展的黔西南,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以求贤若渴的真情求才,不断打造人才“聚宝盆”,人才效用得以更好突显,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5419元和7779元增加至35154元和11441元;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连续2次荣获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全面融入贵州“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
图片

州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周斌(右一)与医务人员一起为病人诊疗 郭广波 摄

兴义供电局高级技师龙福刚在检修输电线路 卢关文 摄

开辟育才“快车道”

赋能本土人才发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近年来,黔西南州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发展需要,在着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不忘加大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作为科技人员能够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顺利脱贫致富,确实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很自豪。”

“州管专家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要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我的同事,传授给年轻一代。”

“作为黔西南州自主培养的博士,就想毕业之后能回到家乡,反哺和赋能家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作为一名电力工人,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每次抢修结束以后,看见山下的村庄、城市灯火通明,万家灯火亮起来,就觉得心里面非常温暖……”

这些肺腑之言,来自潜心农技三十载,只为金州大地果满园的刘凡值;来自用核医学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刘长江;来自反哺和赋能家乡教育、科研发展的张仟春;来自退伍不褪色的电力技能专家龙福刚。

他们是黔西南州搭建发展平台培育人才的丰硕成果体现,更是一项项具体育才措施的成效彰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培育本土人才这篇文章上,黔西南用心用情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人才在服务基层中发光发热。深入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科技先遣队、组建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专班等工作,先后选派5700余名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下沉乡村服务基层发展。选派州县部门1786名班子成员,3490名驻村干部、46920名下沉干部、324名金融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手”,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源”。

——让人才在计划(项目)中成长成才。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参加“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选派有学科发展潜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甲秀之光”访问学者,评选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入选“州管专家”,并按照“一人一策”进行重点支持培养。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校长“国培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大边远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教师、班主任、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环节,以及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满足人民优质教育资源需求。

——让人才在培训中增长才干。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远程教育等方式,通过“菜单式”培养累计培训教育、医疗卫生、工业、金融等方面的人才10.35万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68万人(次),培养认定技能人才8.85万次。围绕竹艺竹编手工艺品、茶叶生产加工等,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积极组织州内符合申报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让人才在比赛中强化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州内技能人才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第44、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贵州赛区选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让人才在“传帮带”中获取真知。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老专家”带“新专家”,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以“中国竹荪之父”吴勇技术团队、省农科院龚光禄技术团队以及龙头企业技术团队等为支撑,采取现场指导、“一对一”“滚动培训”、实操培训、以工代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食用菌种植技术乡土人才。实施“黔医人才计划”,通过师承方式,遴选指导老师23名、继承人42名,有效传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推进中医药学术研究继承发展,培养三甲以上医院副高职称20人,评选黔西南州名中医22名。

——让人才在合作中提升科研能力。强化与宁波市农科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交流合作,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人才培养,带动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引进西甜瓜、水稻等17个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从宁波市农科院引进的甬优1540水稻亩产达1123.87公斤,创下贵州水稻高产新记录。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申报职称总人数31341人,评审通过27999人,获国务院津贴12人、省政府津贴24人,全州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州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彭纪超(左三)在贵州龙博物馆为游客讲解(州自然资源局供图)

贵州鑫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姚元根(中)带领科研团队研究工作。单微 摄

坚持创优人才环境

举贤重才聚人心

人才蔚,事业兴。

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坚持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服务效率高、服务体验好、人才获得感强的人才发展环境。

——始终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党委、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人才工作合力。

——始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印发黔西南州落实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自主权的实施办法,破解现存体制机制障碍,为科研人员松绑解缚,全面释放创新活力;印发黔西南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黔西南科学技术协会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制度,为科技工作者解难题、谋好事、办实事、维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始终打好人才服务“组合拳”。印发黔西南州人才绿卡暂行办法、黔西南州人才绿卡服务指南,配套开通“96567”人才服务热线,设立“黔西南州杰出人才奖”“人才日”“人才服务专员”“人才金”,建成“人才之家”,发放“黔西南州优秀人才服务卡”423张,着力解决人才职称评定、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科研服务、人才公寓等“关键小事”。

——始终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宣传。拍摄人才工作宣传推介片,开展人才日暨就业创业专场直播,依托电视台、日报社等开设《金州英才》人才宣传专栏,全方位、多形式加强人才优惠政策、人才先进典型、人才工作成果宣传,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十三五”以来,黔西南州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州级累计发放引进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3114万元,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1.129亿元。各类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全州科技创新发展成效2020年排全省第二,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从“十三五”初期的38.7%上升至目前的6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30.1%,专利授权增幅336.43%,技术交易额增幅475.2%,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

一个个小行动,汇聚成一项项尊贤爱才的大举措,用真情温暖着每颗辛勤劳作的心灵。

踏上新征程,启航新未来。黔西南州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高质量发展的黔西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求贤若渴,砥砺奋进的黔西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亟待英才,我们诚邀天下有识之士,一起参与、投身到黔西南这片发展的热土,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文/州委人才办供稿 )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