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资讯 »正文

“九大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时间:2022-05-17 作者:文森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晴隆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聚焦“一县一业”、规模化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统筹推进中部、南部、北部乡镇(街道)协调发展。其中,南部片区以茶叶、薏仁米等产业为主;北部片区以花椒、生态渔业等产业为主;中部片区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让每个片区都有产业支撑。通过抢抓五年过渡期机遇,力争到2026年茶园面积稳定在20万亩、薏仁米6万亩、食用菌1.2万亩、蔬菜12万亩,烤烟2万亩、烟叶收购5万担左右,培育管护好7.6万亩花椒、6万亩精品水果,实现家禽出栏110万羽以上和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3100吨以上。

为全面推进目标的实现,晴隆县成立9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领衔推进农村特色产业任务,全力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一县一业·茶叶

晴隆县现有投产茶园1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34家,生产加工能力达16000吨。今年,计划生产干茶9290吨,茶叶综合产值6.05亿元。

时下,正是春茶采收时节,晴隆10万亩投产茶园迎来采摘“黄金期”,片片茶青变“金叶”,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晴隆作为世界茶籽化石之乡,孕育了“早生、优质、生态、绿色、健康”的晴隆茶,成为“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为了让“晴隆绿、绿山川”名片走向全国,推动晴隆茶“扬帆出海”,2022年初,晴隆县举办了主题为“寻味世界茶源地,品茗中国早茶香”的首届贵州(晴隆)早春茶全国采购商大会暨CCTV中视购物《灿烂中国》栏目走进晴隆活动。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纷纷为晴隆茶点赞,对晴隆茶的未来发展给予厚望,为晴隆茶产业带来发展新希望。

“希望借此机会,以茶为媒、以茶结缘、以茶会友、以茶弘文、以茶兴业、以茶富民”,晴隆县委副书记田青表示,晴隆将始终坚持质量为本,生产最“绿色”的晴隆茶叶,大力打造“贵人服务·晴为您办”品牌,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让茶企、茶商在晴隆发展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让“晴隆绿”实现联农、带农、强农、富农的目标。

活动期间,北京、天津、上海、济南、广州、武汉、南京、长春、兰州、贵阳等城市同步开展贵州(晴隆)早春茶品鉴及采购活动,掀起“我把春天炒醒”全民品饮晴隆茶的热潮。

山地产业·花椒

曾经的茶马镇,属典型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花椒产业作为全镇主导产业,现已种植1.4万亩,覆盖全镇12个村(社区),群众从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面实现增收,确保产业发展真正促进农户增收。

“企业每年按照240元/亩的标准,一次性支付前三年的土地流转费720元,共计支付1584万元。同时,每亩花椒地每年需10个用工量,每年为全镇农户增加务工收入1760万元。”茶马镇副镇长梁杰说,茶马镇的花椒产业不仅流转土地增收,还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依照公司、村集体、农户4:3:3的比例进行分红,每亩毛收益8000元左右、纯收益为4600元左右,村集体和农户每年可获利3036万元左右,使得三方参与花椒产业的积极性更高,最终实现花椒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茶马镇的花椒产业,是晴隆县“向山要经济、向山要效益”的一个缩影,是晴隆县把多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的重要举措。

“晴隆的温差大、通风好、有机质丰富,都是坡地种植的优势,我们的花椒70%以上都种在坡地上。”晴隆县承业苗木有限公司法人张欢说,把花椒种在石山上,就是要充分把石山的经济价值挖掘出来,带动当地的群众实现增收。

2019年,晴隆县通过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规划发展花椒产业10万亩,先后引进晴隆县承业苗木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发展花椒种植,每家公司打造1个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示范基地。

目前,全县完成花椒种植6万多亩,县级投入资金15559万元,投入加工厂资金666万元和示范基地资金160万元。

林下产业·菌药

2021年,晴隆县坚定不移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按照“一园三区多点千户”食用菌产业布局和“盘活存量、做优增量;适度规模,做大总量;集群发展,现代高效”的总体原则,坚持专班化推进、规模化发展、图斑化种植、网格化管理、订单化销售,持续推动全县食用菌裂变式发展。

“通过庭院经济种植、林下种植、设施栽培、菌稻轮作等方式,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1万亩,实现产量4.96万吨、产值4.526亿元,带动农户3200户1.25万余人增收”,林下菌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唐光辉介绍,全县菌棒生产能力达6000万棒以上,食用菌产品销售能力达5.5万吨。

为了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2021年在大亚湾区开设晴隆县农特产品专柜和“晴隆菌”餐饮店,贵州二十四道拐农业园林公司与广州汤掌柜、华润集团、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市场初步达成合作,并在京东、拼多多、一码贵州等多个电商平台销售晴隆食用菌。

目前,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从菌种培育、菌棒生产、大棚栽培、废弃菌棒有机处理、机械设备制造、物流贸易、产品深加工、食品销售、餐饮实体店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格局,兑现分红资金641万元,反租倒包户100多户,让农民向职业农民、产业工人转变,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此外,晴隆县同步纵深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5.4万亩,累计种植面积14万亩,累计产量1.8万吨,产值1.7亿元。其中林下种植面积2.3万亩,主要有辣木、无患子、何首乌、天麻、头花蓼(四季红)、茯苓、黄精、三月青、白芨等20个品种,覆盖全县13个乡镇。

传统产业·薏苡、烤烟

贵州薏苡甲天下,晴隆薏苡甲贵州。2015年“晴隆糯薏仁”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打造“晴隆糯薏仁”品牌,建成晴隆县糯苡仁大数据产业园,开发出了薏仁面膜、薏玫瑰茶等系列保健产品,推动薏仁米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增效。

同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以县内薏芝坊、薏米阳光作为龙头企业,由企业按预订价格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对农户薏仁米实行保底回收,彻底将过去以农户家庭小规模分散种植、粗放经营,转向以龙头企业带动作支撑的规模化、集约化、产加销一体化、高质量经营,为积极培育打造区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1年,全县完成薏仁米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1.68万吨,总产值达16800万元。

同样是传统优势产业,烤烟是晴隆县域配置最全、产销最稳、效益最优的区域特色产业之一。全年建成烟水配套系统工程1个、新能源烤房改造50座、育苗中棚696平方米、烟机(烟夹)配置70套,建成烟水配套系统工程9个、烟草小水窖1325口,建成万担乡1个、千亩村3个和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烟地25片2776亩。

2021年,收购烟叶3.31万担,实现入库税金978.6万元、烟农售烟收入4858.99万元,烟农增收成效明显。

据晴隆县烟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肖本青介绍,2022年全县计划种植烤烟1.34万亩,预计收购3.51万担烟叶,助农增收5500万元。

精品果业·水果

2021年,晴隆县新增精品水果面积3000亩,低效果园提质增效改造2000亩,创建了一个万亩片区、一个千亩村,累计种植面积达6万亩,总产量达6万多吨,总产值4.2亿元。

鸡场镇作为主产区,共有柑桔果园面积1.2万亩,投产面积4000余亩,总产量达100万多斤,总产值逾500万元,带动就业15万人次、培育职业农民900余人、户均增收4000元,柑桔已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黄金果”。

其中,致富带头人张道文就是代表之一。张道文,原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2012年开始种植脐橙,种植规模一直是“小打小闹”,经济效果并不明显,只能基本保持温饱水平。随着逐渐扩大脐橙种植规模,家庭经济越来越好,他也成为了依靠脐橙先富起来的一批,个人种植脐橙规模达80余亩。张道文说,“今年产量约12万斤、产值约60万元,净收益将超10万元。”

鸡场镇作为晴隆县传统柑桔种植核心区,配套产业路、灌溉设施基本完善,线上和线下销售体系正在建设,产业发展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路。

光照镇、茶马镇、中营镇等地的1500亩玛瑙红樱桃则是新近崛起的一个精品,已经成为果农们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近期,北部的西泌河畔600多亩玛瑙红樱桃迎来成熟的最佳时期,每天都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采摘。中部地区的梁家冲樱桃基地的樱桃口感好、色泽正、质量上乘,果子还未成熟便被外省水果商包销订购。该基地负责人张飞表示,他家现有3万多株苗,计划卖完这季樱桃之后,再选一块好的土地,再种300亩,通过种樱桃把生活过得更好。

生态产业·畜牧、渔+

2021年,晴隆县生态畜牧业签约招商项目资金4.2亿元,培育规模家庭牧场138家,建成生态畜牧养殖场52个,建成年存栏1000头、出栏2000头家庭牧场23个,肉牛存栏突破3.5万头,出栏1.5万头。

其中,作为引进企业,晴隆县碧痕镇唯唯农业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占地面积90亩,总投资2500万元,总规划50万羽产蛋鸡存栏,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20万羽蛋鸡养殖建设已完成投产,现有产蛋鸡10万羽。2021年下半年开始投产,主要销往广州、深圳。

相比传统的养殖模式,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管理5000只鸡。该公司的现代化养殖模式下,一栋5万余羽的鸡房,一天也只需要一个人。由于智能化设施的投入使用及交通的发展,该公司的鸡蛋从鸡舍到顾客的餐桌只需三天便可完成,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鸡蛋的新鲜度。

公司负责人刘才高表示,下一步将投入更多更智能的设备,使蛋鸡产业实现更现代化、更智能化、更高效的效率。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蛋鸡养殖产业。

蛋鸡养殖作为晴隆县生态畜牧产业一个重点,带动了全县家禽出栏突破80万羽。而在另一端,生态渔业发展也取得了大踏步前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全部取缔水域网箱养殖后,晴隆县引进贵州益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贵州甬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天一南州新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股权合作模式,以水面资源和涉农资金量化到合作社后入股企业,由龙头企业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捕捞、统一销售,大力发展湖库大水面增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冷水鱼健康养殖,带动库区沿岸村民、上岸渔民、养殖户121人就业增收。

2021年,全县累计发展湖库生态渔业面积7.6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4000亩、池塘养殖382亩、设施渔业68亩、冷水鱼养殖22亩,水产品总产量3050吨,渔业产值实现0.60亿元,完成分红660万元,覆盖带动了1500户6000余人增收。

蔬菜产业·菜篮子

2021年,全县蔬菜累计种植面积12.86万亩,产量24.77万吨,产值8.16亿元。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总产量提升到18.7万吨以上。

“晴隆县以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和坝区为重点,引进蔬菜种植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辣椒、小瓜、豆等蔬菜种植,既实现了菜篮子的供应保障,还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晴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文洲说。

时下,东方红坝区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天都有几十人在务工,大型农机、微耕机等在田间来回穿梭、松土起垄,为即将开始的蔬菜幼苗移栽做准备,现场一派火热繁忙的春耕场景。

“我们今天有50多个人务工,今天主要的就是撒肥料、盖膜,因为我们的辣椒苗只有10多天就要能栽了,要赶紧把它们弄出来好栽苗。”光照镇东方红社区村民王敏说。

与此同时,碧痕社区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着种植第一季蔬菜。今年2月,碧痕社区引进贵州育伟新实业有限公司,以每亩500块钱的价格流转720多亩土地,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不仅为社区及周边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还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增加了一条新渠道。

“晴隆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160个重点帮扶县之一、全省20个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之一、全州4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县之一。这些挑战和机遇,既对我们化解风险、应对挑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考验,更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我们要保持发展定力,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机遇意识,树牢底线思维,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在新时代再创辉煌,再攀高峰。”县委书记段棚如是说。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