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正文

晚清名臣张之洞

时间:2023-01-17   来源: 黔西南日报

张之洞,道光十七年(1837)八月初三出生。3岁时父亲张锳调任兴义知府(驻今安龙)。那时谁也不知道,张之洞日后会成为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毛泽东对其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评价甚高,曾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资料图片)

张锳出身寒微,颇知民间疾苦与政治流弊,任兴义知府的十三年中,廉洁奉公,治盗安民,积谷赈灾,修路建桥,为学育才,这对张之洞的影响非常深远。张之洞从小读书用功,才思敏捷,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熏陶。母亲朱氏是张锳第三任妻子,知书达理,温柔贤淑,热衷抚琴,技艺精湛。张之洞从小在安龙成长,4岁入私塾,9岁读完“四书五经”。

道光二十八年(1848),张之洞11岁,师从胡林翼(字润芝,湖南益阳人)。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德才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曾国藩在给朝廷的一道奏折中也曾说过:“胡林翼之才,十倍于臣。”曾国藩的话虽然很谦逊,但至少表明他十分钦佩胡林翼。胡林翼十分器重天资聪慧的张之洞,师生俩在一起的时间虽然只有半年,但胡林翼一直关心张之洞的成长,他的治学精神和为官处世之道,深深地影响了张之洞的一生。

张之洞受教于胡林翼,11岁就能写诗作文。

1848年,张锳所倡建的安龙招堤半山亭竣工,他仿唐高宗年间阎伯屿在滕王阁邀请群僚著文纪事,于半山亭上大宴宾朋。年仅11岁的张之洞,即席所作《半山亭记》,震惊四座,众人齐称“神童”。

第二年,张之洞的第一本名为《天香阁十二龄课草》的诗集,便在贵阳刊印,成了贵州神童一员。

张之洞原籍在直隶南皮。按科举制度规定,考生参加县试和乡试,必须回原籍。

道光二十九年(1849)秋,张之洞回到南皮参加县试,考中秀才。随后三年深造。三年中,他忍住了寂寞、孤独,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学。三年后在顺天府乡试(今北京地区),一举夺冠,荣登“解元”,“神童”之名一时誉满京城,连慈禧太后也有所耳闻,为他后来高中“探花”奠定了基础!

消息传来,父亲张锳乐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他的恩师胡林翼也是啧啧赞叹了好几天。

咸丰四年(1854)初,张之洞回到兴义。此时的兴义,狼烟四起。十月,张锳所任职的兴义府,被农民起义军围困。

这年冬月,战火刚刚熄灭,张之洞与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石氏结为夫妻。石煦和张锳是平级同僚,门当户对。

婚后不久,遵义境内的农民起义军,打到距兴义府不远的普安县了,兴义府再次陷入危局。张锳率兵围剿起义军,张之洞也随军而行。

咸丰五年(1855)秋,张之洞辞别了父亲,带上妻子,借道没燃战火的四川和陕西,艰难地踏上了北上之路。到北京后,参加了由礼部组织的觉罗官学教师资格考试,被录取。不久,他接到来自兴义的噩耗:父亲在率兵平定起义军的征途中,血战而死!紧接着,都匀代理知府石均(大舅)被起义军杀死!张之洞立即携带妻女回到兴义。

同治二年(1863),张之洞与贵州人李端棻同科考中进士,名列一甲第三即“探花”,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

以后四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火爆,没有左宗棠牛气,没有李鸿章位高权重,可他的为官之道可圈可点:他激进刚正,却审时度势、圆滑机智;他铁腕执政,却左右逢源、上下通融;他敢作敢为,却心细如发、谨言慎行;他为官清正,却公私兼顾、浑然天成……

1874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抚。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期间,他亲自出面,请老将冯子材出山,带兵进入越南,与企图从越南进入我国的法军激战,并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与列强作战的首次胜利:镇南关大捷。

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

兴办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得意的一笔,凝结着中华民族百年自强梦。

光绪十五年(1890)冬,为“自强、求富”,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下动工兴建汉阳铁厂,1893 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土钢厂、钢轨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等4个小厂。他与驻英公使、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频繁交往、学习,遣人出洋考察,又向日本借款,从德国购焦炭,终于制出优质的马丁钢,建成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在汉阳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制造工业长廊”。现代制造业的兴起,直接成就了张之洞的“湖北新政”,掀开洋务运动新的篇章。

而今,在原汉阳铁厂厂址门前,竖立着一个门楼,上书“汉阳铁厂”四个繁体字。

门楼左边有一个巨大的钢模,钢模安放在一块基石上,上面镌刻着“华夏钢源”,钢模散发着黝黑的光芒,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兴义府试院门额 陶昌武 摄

走进门楼,是张之洞的半身塑像,伫立在右边一片花丛中,两眼深邃地注视着前方。

张之洞在督鄂17年间,力主广开新学,撰写《輶轩语》《书目答问》,教导士子读书、养性。他与刘坤一联衔合上的奏折《江楚三折》,第一折,就是关于办学堂、废科举事,提出设文武学堂,酌改文科,停罢武科,奖励游学等建议。张之洞的《江楚三折》,是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具体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文化传播。张之洞晚年自号抱冰老人。抱冰,取《吴越春秋》“冬常抱冰,夏还握火”语意以自励。虽然他的《劝学篇》也曾受到章太炎、梁启超驳斥,但后人则称道张之洞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其谈谈治国大计。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等样人?门官回答:是一介儒生。张之洞令人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传给求见者。孙中山一看,纸上写道:“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一行字叫门官呈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不由暗自惊讶来者的气度和才学,急令门官大开中门,把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儒生迎接进府。

宣统元年(1909)六月,张之洞病重,八月二十一日,奏请开去各项差额,摄政王载沣亲临探视。当天,张之洞在哀叹“国运尽矣”声中去世,也避开了即将出现的更残忍、更尴尬的历史时刻。

清廷追谥文襄,晋赠太保,翌年归葬南皮。遗著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自幼,张之洞喝过盘江水,不论他走到哪里,始终把兴义视为第二故乡。招堤、绿海、荷花、彩亭、连同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的少年时代,让他魂牵梦萦。1904年,67岁高龄的张之洞,顶戴花翎,朝服袍褂,正襟危坐,还派了专人,肩挑马驮,不远千里,给安龙高等小学堂送来几千册图书……


作者 卢惠龙

责任编辑 曾雯歆

二审 韦夏夏

三审 彭原清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