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正文

贵州龙“出山”

时间:2023-01-18   来源: 黔西南日报

缘起

长期为蛇,沉睡亿万年;

一朝变龙,直飞九重天。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角、有须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时隐时现、兴云布雨的神异动物。

龙又是高贵的象征。中国封建时代,皇帝都自称龙。他们的身体称为龙体,衣服称为龙袍,睡的床也称为龙床……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真正生物学上的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就在我们兴义这一区域,就发现了大量生存在三叠纪中期的龙科化石。因这化石所生年代,以及独特的形体特征等,科学家为其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贵州龙。

其实,贵州龙之所以被称为龙,还只是最近这几十年的事情。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叫响,时间也不是很长。在此之前,它一直被当地村民称为“四脚蛇”(俗名蜥蜴)。因为它的身体,大约只有“四脚蛇”那么大,形象上也与“四脚蛇”差不多。

那么,这种在山坡草丛中,石板泥土里沉睡了亿万年的“四脚蛇”,是怎样摇身一变,身价陡涨成为“贵州龙”,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一度刮起了一股势头强劲的“龙卷风”的呢?

“四脚蛇”成龙上天

打开贵州龙博物馆的大门,时光仿佛回到了三叠纪。两亿四千万年前,这是一个龙行天下的地质年代,至少一亿年之后,恐龙才开始出现;至少两亿年之后,近代哺乳动物才开始出现。而人类的出现,还在后面很远很远。

顶效绿荫,乌沙佳克,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平凡的土地上,孕育着生命的奇迹,这就是今天被老百姓称为“四脚蛇”石板的龙化石。

绿荫村的土地土层较薄,在未遭到破坏之前,只要挖开,“四脚蛇”石板到处都是。一些人家用这些有“四脚蛇”的石板盖房,一些人家用它来作为院坝围墙,没人认为它是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东西。

资料记载,两亿多年前,兴义还是一片大海,贵州龙就生活在海水里面。它们都长得不大,目前发现最大的贵州龙化石仅有三十多公分,小的只有几公分。

胡氏贵州龙化石

博物馆的陈列中,千姿百态的贵州龙,龙纹清晰,栩栩如生。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搏浪冲击,有的低首沉思,有的两两相抱,有的如在海滩幽会……每一件化石,都再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贵州龙动物群的生活形象和生态环境。从今天这些出土化石中,我们很难想象,当时是怎样的灭顶之灾,让这些充满活力的可爱小生命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瞬间定格为历史。

那么,它们是怎么被发现?这里面又有什么故事呢?

1957年5月的一天,兴义县顶效区公所的区长黄金生接到群众报告,说顶效街上来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可能是一个特务。赶来报告的人说,那人大概20多岁,穿着灰白色夹克工作套装,左边背了一个铁皮筒,右边挎了一个挎包,脖子上还吊着一架望远镜。这人走路东张西望,一会儿在路边的石堆里翻寻,一会儿还用望远镜四处窥视,又从他的铁皮筒里拿出一份地图比比划划。

是要跟其他的坏人接头,还是要做什么破坏活动?整个区公所,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这真的是敌人派来的特务吗?他来干什么?区长黄金生一边安排人跟踪这个年轻人,一边向县里汇报情况。同时,安排区武装部的同志“埋伏”在这位年轻人临时歇脚的旅店周围。

直到晚上,年轻人回到旅店,他没有被民兵抓走,却迎来了区委书记段国权和区长黄金生的双双登门和致歉。区公所的领导说,他们经过向兴义县委、县政府领导请示,再向安顺专区和省里的领导层层汇报,后将这事汇报到了中央,核实到这个年轻人不是坏人,更不是什么特务,而是来开展古生物化石普查的科研工作者。因而特地赶来旅店向他道歉。同时,两个领导纷纷表态,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顶效区委、区公所将全力配合与支持。

提到当年的这场误会,州文物管理专家黄理中哈哈大笑。他说,这个人就是胡承志,他当时还是国家地质陈列馆的一名研究员。当时胡承志从北京出发,专程来到西部地区寻找龙化石,先到云南,没有找到,后来他根据地质结构和地质岩层分析,就沿着云南曲靖一路找到了贵州兴义,找到了当时的顶效区,并在顶效辖区内的绿荫村,找到了那种当地老百姓称为“四脚蛇”石板的化石。

提到胡承志发现龙化石这事,其实非常偶然。他来到顶效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床洗漱过后,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就出了小旅馆,很随意地到处走走看看。

当年的顶效很小,街上住着不过两三百户人家,条件好一些的瓦房也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全是破烂程度不等的茅草房。不少人家的厢房、猪牛圈、厕所等,都是随便用麦草、稻草和其它不能遮风挡雨、只能遮挡阳光和视线的东西盖上。

胡承志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在顶效街上走着,无意中,他意外地走进一户人家的偏房,偏房里一块薄薄的石板,牢牢地锁住了他的目光,于是成就了他一生中轰动国际古生物研究界的重大发现。

这是一间极不起眼的偏房,胡承志从里边看到的那块薄石板上,凸现出一种非常显眼的动物骨骼形状,就是当地老百姓说的“四脚蛇”石板。偏房不高,屋檐很矮。胡承志伸手摸了摸石板上的动物骨骼,感觉硬硬的。他用指甲抠了抠,根本动不了,显然这骨骼是与石板紧密粘连在一起的。

胡承志惊喜异常,找到这家主人,请求主人把这块石板取下来看看。主人不以为然,说一小块石板有哪样关系,拿下来不就得了?他小心翼翼地把石板拿在手里,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瞄了又瞄,摸了又摸,接着又用水洗了又洗,擦了又擦。主人看到这年轻小伙子对着这薄石板这么感兴趣,很不理解地说道:“一小块烂石板有哪样稀奇?你要看,那边山坡上多的是,我们都叫它‘四脚蛇’石板,到处都是呢!”一句话提醒了胡承志,于是他抬起眼来,望着主人兴奋地问道:“这石板是从哪里弄来的?”主人指向不远处一个在布依语里叫做浪雾的小山,告诉他那小山坡上这样的石板很多很多。

这时,胡承志非常欣喜地说:“那你这块石板我能带走吗?要多少钱?”主人回答:“一小块石板,要你什么钱呀?”

胡承志异常欣喜地把石板带回他所住的小旅店,小心翼翼地用白棉纸包好,又从随身所带行李中取出五万分之一地图,在图上量了又量,看了又看,又掏出小本子,写写划划,对此作了详细记录。

消除了误会的群众,对这位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胡承志非常热情。区公所也专门抽人为他带路,向他介绍基本情况,仔细翻找那些最易出现“四脚蛇”石板的地方。异常兴奋的胡承志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又找到了七八块有着“四脚蛇”骨骼的薄石块,用白棉纸小心翼翼的包裹好之后,装进口袋,带回了北京。

胡承志临走时告诉当地群众,这些“四脚蛇”石板是龙的化石,他要带回北京给资深的古生物学家研究!“四脚蛇”怎么就成“龙”了呢?还被带去了北京,那不是“成龙上天”了吗?

胡承志将龙化石带回北京后,怀着兴奋与期待,马不停蹄直奔国家地质博物馆,把化石交给领导和专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研究认定,并根据第一个化石发现者——胡承志的姓氏命名为“胡氏贵州龙”。

对于胡氏贵州龙的概念和定义,这样写道:亚洲首次发现,中国报道的第一个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化石,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两栖于海滨环境,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因第一块化石是由胡承志在中国贵州兴义首次发现,所以定名为“胡氏贵州龙”。

横空出世轰动世界

在贵州龙化石引起轰动并被认定后的一段日子里,国家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对于贵州龙化石的研究也断断续续。1979年1月,致力于贵州龙化石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教授在北京病逝。于是,对于贵州龙化石的研究几近处于停滞状态。

1995年5月21日,极具影响力的《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的报道,同时以副标题说明贵州龙产生于二亿四千万年前的三叠纪,属爬行动物,并对贵州龙作了高度评价。文中说,国际古脊椎动物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喜进最近经考察认为,贵州是“龙乡”之一。贵州龙化石的科学价值和收藏价值与大家都知晓的恐龙蛋化石,都是非常重要的。贵州龙比恐龙古老,其化石是研究早期海相化石很珍贵的科学标本。当年4月下旬,赵喜进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刘东瑞等应邀前往地处黔滇桂结合部的贵州兴义,对文化、公安部门历年收缴的700多件贵州龙动物群化石进行涉案鉴定和全面鉴定,将226件定为珍贵化石标本。他们认为,如此珍贵的贵州龙动物群集中从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采到,“是一重大科学发现”;这批标本,“是研究早期爬行动物演化的不可多得的化石材料”。他们进而认为,“贵州兴义是我国已知的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二亿四千万年前三叠纪爬行动物和鱼化石的产地”“如此众多的爬行动物化石和鱼化石在一个产地相同层位中发现,在世界上相关的海相地层中也是罕见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兴义亚洲鳞齿鱼

赵喜进是享誉国内外的恐龙专家,早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多年从事古爬行动物的研究,时任中科院古脊椎所古爬行动物研究室主任。就在当年,他在处理河南恐龙蛋化石和兴义贵州龙化石被盗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赵喜进说:以后不管什么地方,只要发现同一时期相同形态、相同结构的古爬行动物化石,都可归到“贵州龙”中。因上面提到的贵州龙,是“属”名和“科”名,也就是说,学术界已公认有独立的贵州龙科、贵州龙属。

这位恐龙专家认为,应将贵州龙列为科研课题,适当时候在贵州召开一次有关贵州龙动物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根据他的建议,省、州、市有关部门立即对贵州龙化石和化石出产地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在这条消息的下面,还附有《光明日报》编辑部办公室主任何东平写的一则编余随笔,标题叫《生物“龙”非精神“龙”》。何东平写道:“细读这则消息,颇多没想到之处。这里报道的龙,是比人们熟知的恐龙早一亿几千万年的古生物,它与几千年文明史中我们民族传说的精神上的‘龙’有着质的区别。这次鉴定的贵州龙化石,个体最大的长33厘米,宽7.6厘米。而《辞海》称,古生物学上所指的龙是“巨大”的。那是因为其时未见贵州龙化石。从科学价值上衡量,这一消息应发头版头条。另一个没想到的是:这些化石也遭到过盗挖。恐龙蛋当初遭劫殷鉴不远,愿贵州龙的保护、开发、利用能有新纪录。”

一条消息在国内影响力巨大的《光明日报》刊出,于是,在亚州、乃到国际古生物研究界,卷起了一股“龙卷风”。紧接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共同社等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发出了近70条消息,对贵州龙动物群给予了全面报道。在三叠纪海相地层里安安静静埋藏了两亿多年的贵州龙,在古生物界犹如爆炸了原子弹,轰轰烈烈,横空出世!

研究与保护成效明显

那些年,有文物贩子悄悄来绿荫村收购贵州龙化石,贫穷的村民们为赚几个力气钱,纷纷到山上滥挖滥采,导致贵州龙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其实滥挖滥采贵州龙化石是从1990年以前就开始的。当年有不法商人潜入绿荫布依古寨,出三百元一块收购,接着又有人出价千余元一块收购,从村民手中购走9块贵州龙化石。平时从来没被村民们看上眼的小小“四脚蛇”居然这么管钱,人们再也坐不住了。村民们不等天亮就扛着锄头,提起锤子、錾子,向山上进发。

贵州龙遭遇的浩劫,引起了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安、文化部门先后派出工作人员,来到绿荫村,采取多种方式,向干部群众宣传相关文物知识和国家文物保护法,同时严正指出,挖掘贵州龙化石是犯罪行为,必须立即停止。时任兴义市公安局顶效派出所所长的戴方俊,几乎天天都在一线侦察和处理破坏贵州龙化石的相关案件。

中三叠纪海百合化石

话分两头,在顶效绿荫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时候,在州文化局长期从事文物发掘和文物管理的黄理中接到报告,说兴义乌沙佳克一位叫张学志的村民在烧石灰时,发现了鱼纹图案的薄石板。黄理中得到这一消息非常兴奋,立即赶往佳克。后经古生物科学家研究认定,确认乌沙佳克的鱼化石与顶效绿荫的贵州龙化石同处三叠纪海相地层。于是,文物管理部门迅速行动,对周边多个村组进行地毯式普查发现,乌沙境内的猴子箐、罗家湾、洒布、革居、干石洞、佳克、谢米、泥麦古、永康桥、新发等11处,均发现了不同种类的古生物化石,总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已知面积最大的贵州龙动物群化石产地。就在这个时候,文物贩子又神秘地出没于乌沙, 村民群众又踊跃上山了。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有了顶效绿荫的经验,乌沙古生物化石受到的破坏,相对要好得多。尤其是兴义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后,在国土资源部的项目资金和北京大学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在泥麦古村开掘了一个剖面,建立了贵州龙原位陈列馆,同时在乌沙镇(黔龙古镇)街口,建立了兴义国家地质博物馆。伴随着贵州龙的名声在外,当地群众相应的科普知识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和增强。



文/图 高雪

责任编辑 曾雯歆

二审 舒鹏倩

三审 彭原清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