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正文

兴义文化教育史上的几次辉煌

时间:2023-01-18   来源: 黔西南日报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文化脸谱,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根脉,兴义自然也不例外。

早在1万年前,兴义就是远古人类生活的美好家园。从考古资料来看,黔西南古人类遗址、遗迹达40多处,兴义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国土就有20多处,其密集程度之高是很罕见的。黔西南古人类遗址、遗迹的数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为什么兴义乃至黔西南会成为远古人类的美好家园?这恐怕与兴义丰富的物产、宜人的气候,喀斯特洞穴能为古人类提供安全保障有很大关系。黔西南地区及周边著名的古人类遗址有顶效猫猫洞遗址、丰都张口洞遗址、龙广观音洞遗址、盘县大洞遗址等等。

到了秦汉时期,兴义及黔西南地区成为夜郎文化与滇文化、巴蜀文化、南越文化交融交流的重要区域,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就有以上不同文化类型的青铜器。此外,万屯汉墓群、交乐汉墓群、普安铜鼓山遗址、阿红老坟山古墓群等,也出土了带有本土特色的汉代文物,文物等级之高,体型之大,技艺之精湛冠绝全省。交乐、万屯出土的两架铜车马不仅成为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研究秦汉时期交通工具、铸造技术、用车制度等方面的重要实物。

元明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经济贸易活跃,西南地区出海通道有三条:东线为成都、遵义、贵阳、都匀、南宁、广州;中线为昆明、罗平、百色、南宁、广州,西线为昆明、广南、南宁、广州。兴义黄草坝是出海中线的重要节点,昆明至南宁一线被黄草坝中分,在走完一半路程之后,马帮要再次打点歇脚,各色人等要在这里交流沟通,也就是说黄草坝在这一时期是一个“旱码头”。

明朝以来,大量的外来作物,如玉米、洋芋、西红柿、南瓜、辣椒等物种先后传入贵州,贵州的石山半石山得到迅速开发,边远山区由狩猎过渡到种植养殖,大量移民涌入黔西南地区,当时外省人称这些地方为黑羊大箐。“改土归流”“兴义置县”等等历史事件,推动了兴义经济文化的发展。

19世纪90年代,变法维新思潮蔓延全国,这种思潮主要影响两类地区,一是沿海发达地区,接受西方文化较早,如广东、福建、浙江;另一类是封建传统势力统治比较薄弱的内陆省份,如云南、贵州等,维新人士乃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这些省份居多。兴义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旱码头”,自然有了得风气之先的前提条件。

第四座笔山书院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图书仪器购置等等与传统的书院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1897年贵州学政严修在贵阳创办经世学堂,贯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对传统的科举人才机制进行变革,共招生40多名,贵阳府录取21名,兴义县录取刘显治、刘显潜、刘显世、李映雪、吕声文等5名,人数之多仅次于贵阳,可以说是兴义教育在贵州学界的第一次辉煌,也是笔山书院与贵州“新学”的无缝对接。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大批维新人士或撤职,或流放,或降级,贵州当政者对新学噤若寒蝉,经世学堂停摆,贵州新学胎死腹中。这时候兴义乡绅刘官礼等人利用兴义学子与堂长雷廷珍的关系,将经世学堂那班人马招聘至笔山书院,笔山书院成为贵州新学避风港,也是贵州新学仅存的一块“试验田”。

1905年笔山书院改为兴义高等小学堂,笔山书院的部分学生转入高等小学堂。1906年通省公立中学成立,首届招生52名,兴义高等小学堂选送的13名学子,全部被录取,且成绩优异,人数之多再次震动贵州学界。这可以说是兴义教育在贵州学界的第二次辉煌。

其实,笔山书院早已在“废科举,兴学校”之前,注入了若干变革创新的内容,而一旦通省公立中学这类“新学”在贵州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它地方的学子还在观望迷茫之际,兴义学子早已扬鞭在先,抢得先机了。他们作了充足的准备,或报考陆军小学,或报考政法学堂,或报考讲武学堂,大都表现出色。他们群星璀璨,头角峥嵘,也就不奇怪了。

1905年贵州开始派遣留学生或出洋考察,目的地主要是日本。从1905年至1911年,先后有14名学子留学或外出考察,这在全省县份中也是极高的。

由于兴义在试办新学及公派留学生等方面在全省的突出贡献,贵州巡抚林绍年送了“元老壮猷”的金字大匾给刘官礼,奖励他办理新学,知县马桢也获得了贵州巡抚的嘉奖。

清末兴义教育在全省的辉煌成就,为民国初年兴义系军阀的形成、崛起准备了大量人才。兴义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不少人具备了与国内一流精英相知相交的基础,在留下了不少佳话的同时,许多人跨上政治舞台,成为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有人说“贵州民国史,半部兴义人”,一点也不夸张。

1925年,赵伯俊创办兴义中学,引进教育部颁布的正规教材,聘请贵阳等地优秀的高等师范毕业生任教。1935年河南济源人薛子中游历西南三省,写出《黔滇川旅行记》(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在《黔边重地兴义》一节里,对兴义教育作了这样的论述:“教育为盘江八属之冠,有县立中学一所,小学百余所。教育经费年约三万元,教员薪金尚不拖欠,在贵州全省中,兴义为教育经费最有办法之县份”“惟近年因县中出了几位军政要人,一般青年均不甘蠖屈于边陲小县,多出外活动去了”。这些记述反映了兴义20世纪30年代中期兴义县教育经费的保障情况和青年外出学习的盛况。据省教育厅统计,1935年兴义中学实验器材数量、生均图书、在各类大学就读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这可以说是兴义教育在全省第三次辉煌。

抗日战争时期,兴义创办了省立兴义中学和县立兴义中学,蒋秋溪、戴厚基、喻挺荪、花寿全、刘公亮等老师,都是饱学之士,比如蒋秋溪诗文词赋词论诗论均擅长,戴厚基擅长古文等等。兴义中学群英荟萃,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民国时期,兴义外出留学人数达29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兴义一中的高考录取率为全省前三甲。1960年毕业47人,38人考入大学本科。当年贵州高校报考人数严重不足,各地动员优秀的高二学生参加高考,兴义一中胡隆芬、郑天碧、曾家齐、朱惠铭、丁胡荣等5人,经批准提前毕业报考,均录取本科院校,其中丁胡荣录取北京师范大学,胡隆芬、郑天碧录取贵阳师范学院,朱惠铭录取贵州工学院,曾家齐录取安顺师范专科学校,传为一时佳话。

1996创办的兴义八中,探索变革,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办学之路,直逼百年老校贵阳一中。一个县城的中学敢与具有巨大生源优势、师资优势、财力优势的省城名校叫板,这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兴义人在历史上就曾多次创造辉煌,或许还有各种文化杂交的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2010年,名列贵州高考前三名的学生达21人。兴义考取的博士生22人,硕士生52人,外出留学21人。1999年至2016年,仅兴义八中就录取清华56人,录取北大78人。人文历史的丰厚在于人才辈出,而人才辈出的基础在于教育,兴义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灿烂最持久的辉煌!

在文化方面,清朝咸同年间,兴义知府孙清彦驻军黄草坝,写就的《学书枝言》乃是填补贵州书论空白的扛鼎之作。孙清彦是晚清云贵著名书画家,他是云南呈贡人,但是其代表作《学书枝言》与兴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858年,白旗起义爆发。1862年起义军攻占兴义府城等,知府胡霖澍死于战乱。贵州巡抚田心恕任命孙清彦为兴义知府,府署移设兴义县城。同年11月白旗军攻占兴义县城。1864年清军及地方团练收复兴义县城。兴义县城“三陷三复”,笔山书院停办,师生四散。孙清彦署理兴义知府,流寓兴义高卡、双生、下五屯一带,这一带驻扎着强悍的刘氏团练,白旗军的势力范围仅限于黄草坝周边。在戎马倥偬之余,孙清彦教授笔山书院部分学生书法绘画。孙清彦这期间撰写的《学书枝言》,共6000多字,其在这篇书论末尾谈到著述的动因和用意时说“同治书元壬戌岁次,驻军坝上,盾墨之暇,诸生每诣论书,因议古今笔法妙义,何罄名言?独奈行,无堪证喻者,走笔述此,名曰枝言”。据《贵阳孙氏家谱》中孙清彦年谱记载,同治十二年(1873),孙清彦由安顺知府署理郎岱厅同知,加道员衔调贵阳。回贵阳之前,应兴义乡绅刘官礼邀请,再次到兴义文昌宫笔山书院书写《学书枝言》,刻碑四通,立于文昌宫笔山书院内,供诸生观摩欣赏,成为书院的“镇院之宝”。《学书枝言》及碑刻是兴义历史文化的重器。《学书枝言》残碑发现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熊洪斌教授通过几年的整理、研究,撰写了25万字的《学书枝言碑解说》,出版后在贵州书法界引起巨大反响。《学书枝言碑》是书法理论与书法作品的完美结合,被誉为“山泽遗珠”。《学书枝言》从书法的源流、用笔、选墨、选贴、布局等诸多方面,作了精妙的阐述。贵州著名书法家姜澄清教授在序言中称“文珎(音珍)每藏边土,《枝言》之复出,即可重证也”。2020年熊洪斌教授根据残碑上字体的大小,字体风格,推断碑的形制,重书《学书枝言》碑,四通碑立于笔山书院旧址,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使百年文脉得以贯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地方文化好事善事。

另一个享誉全省的文化成就,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蒋秋溪撰写的《蘧庐辞说》《蘧庐诗话》《蘧庐文賸》,他是兴义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诗词歌赋,诗学词学,散文书法,无不精通,尤以词话诗话独步贵州。

众所周知,诗话本是文化发达地区饱学之士深入思考的结晶,这不仅需要大量的阅读,还需要反复揣摩,才能从理论上进行观照。袁枚的《随园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莫不如此。兴义地处边远,文化欠发达。蒋秋溪撰写诗话,真真是个奇迹!其探索古诗词的音律,评点文学史上各流派的得失,见解之精辟,比肩国内一流诗话并不逊色,应了那句“自古雄文出边陲”的老话。能写古体诗的人很少,能写好古体诗的人更少。写作之后能将创作心得升华为理论,更是凤毛麟角。《蘧庐诗话》保留了兴义古典诗歌乃至贵州古典诗歌的许多作品,非常珍贵。他的点评及比较分析,对鉴赏这些诗有很好的作用。《蘧庐辞说》《蘧庐诗话》约3万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视为全省一流词学诗学著作当之无愧。



作者:王仕学

责任编辑 曾雯歆

二审 李颖

三审 彭原清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