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正文

青山四合院

时间:2023-01-18   来源: 黔西南日报

和以往一样,这次到青山采访,我又特意跑到老城区,欣赏了一遍那些日渐沧桑和凋零、数量越来越少的四合院。

这些大多已经废弃、少有人居住的老房子,虽然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但那飞檐翘壁的瓦面、青石封砌的墙壁、设计讲究的天井,却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从铜鼓山夜郎国遗址,到盘江八属境内商贸最繁荣的“头青山”,从数以万计的古茶树,到伏流溶洞星落棋布的喀斯特景观,青山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又惊心动魄的往事,亟待挖掘和呈现,不得而知。

但从笔者早年采写的这篇《青山四合院》里,管中窥豹,其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兴许可见一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是过去采写的稿子,文中涉及到的许多人和事,都是“曾经”的存在、即当时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可能早已“物是人非”,一些人物甚至已经作古,希望理解上不至于存在偏差和疑问。

珍贵的建筑遗产

有着千余年历史、常住人口近万的古镇青山,地处普安县境南部,与盘县、兴仁、晴隆等县相邻,古来便以商业繁荣闻名。而近年来,该镇又大兴小城镇建设,开发了集商贸和住宅为一体的金叶小区,一座既有古镇风貌又有现代气息的高原小镇正崛起在人们面前。

但在此同时,人们并未忘记老街上那些承载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以四合院群落为代表的古老建筑。

四合院是四面用房屋围护起来的院落式住宅,是我国木结构民居中的精华。因其起源于北方,而且北京最多,因此只要提到四合院,人们自然就会认定那是北京特有的建筑。

但四合院的形成已有上千年历史,因此它早已不再只属于北京。在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这种建筑的身影,因此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读到青山街上的四合院群落。

据介绍,青山的四合院最早建于明朝初年,但现存的则是清朝以后修建的。据《兴义县志》记载:“明洪武十四年,普安卫设青山左千户所和鲁屯右千户所。”当时调北征南战争已经结束,朝庭从江、浙、闽、赣、湘等地调遣来镇压当地农民起义的军人,战后就地屯田戍边,他们中的范、刘、孙、瓦、常等姓最早落籍青山。他们带来了老家的建筑模式,开始在青山修建四合院,并使这种结构形式的住宅在当地得以传承。

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张氏双井双院四合院

在青山街上,至今保存相对完好、并有人居住的四合院尚有六十余处。较早的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如盐行街的张姓、彭姓;稍晚的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如下街的范姓、孙姓;最近的建于民国初年,如后街的张姓、保姓;最晚的也已将近一个世纪。

青山的四合院全为木石瓦结构:木质框架,从柱子到板壁,清一色优质杉木;屋顶青瓦,顶梁两头和中间有雕饰;四周青石封砌,分层过印,厚达两尺;地板也用青石镶嵌,线条明快,接缝严密;山墙多为凸形,飞檐翘角,既美观又有遮挡风雨作用;檐口有一层两层,两层的俗称二檐滴水;门窗多饰有雕刻,图案内容丰富,生动逼真;多数大门上方镶有“福”字木窗。和北京的四合院一样,正房的台基大多较高,厢房和前院稍矮,给人以等级森严、地位尊卑之感;也有整幢房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由于地势所限,青山的四合院的朝向不尽相同,有座北朝南的,但更多的为座南朝北或东西向。

在这些四合院中,一般修建较早的就相对窄小,以一井一院的居多,占地一般在二百平方米左右。修建较晚的,则比较宏大,多为二井二院或三井三院。当然,规模大小更多的是取决于主人的选择和经济实力。

现在让我们去看看这些四合院,感受一下它的古老和神秘。

位于平街的杨家四合院,要算最袖珍了。建于光绪初年,占地一百六十八平方米,最精巧的是天井,只有六平方米见方,站在天井里,四周是板壁,顶上是屋瓦,抬起头来,是和地面同样大小的天空,真正给人以如在井底之感。这幢房子现在的主人姓保,一家人以经营剪粉为生,据说生意相当不错。

面积较大的,后街的保国兵家居住的是其中之一,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正房五间,厢房已被拆除,只有围墙尚在,八字大门虽已废弃不用,但仍然完好。该房进深二十米,占地四百平方米,二檐滴水,窗棂、月梁、穿枋上雕龙刻凤,图案生动,栩栩如生;厨房里设有壁柜,现仍在使用;整幢房子设计科学实用,工艺精湛,是现存的四合院中较为高档的一幢。

四合院雕花窗棂

曾经作为青山镇政府办公楼的四合院,是范家修建的,现在卖给了张家。该房依山而建,虽只有一个天井,但正房后面设有折叠而进,通往二楼、三楼的地道;地道的石阶,是从原生石头上凿出来的,真是匠心独具。墙壁上设有可以瞭望外面的枪眼,从里面往外看,视野很开阔,而从外墙上则很难看出枪眼的痕迹。楼板所用木板厚达一寸,表面虽已坑洼不平,但仍然十分坚固。这幢住宅给人的感觉是构造复杂,有点欧式格调。

当年的主人叫张品高的四合院,由于管护不善,现在虽有人住,但损毁比较严重。在第三个天井残存的柱石上,能读到这样的雕刻文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如莲青”,“静坐观花草,闲游适性情”等;表明主人是位热爱诗词、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人。在另外一根柱石上,则留下了房子或是花园落成的时间:“时在甲寅(民国四年)七月二十七日成功”。这是所有四合院中唯一注明建成时间的一幢。

据介绍,四合院独门深院,外闭而内开,通风透气,冬暖夏凉,特别适宜居住,是我国传统民居中最为理想的一种结构形式。但这种建筑也是社会潜藏不安定因素的产物,其青石封砌的墙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安全的作用。

勿庸讳言,青山的四合院是一笔珍贵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和世事的演变,是近代以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写照和浓缩,透过这些建筑,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古镇青山的繁荣和富庶。

四合院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不会选择修建四合院的。因此青山的这些四合院,每一幢都能演绎出自己或辛酸或悲壮的故事。

四合院背后的故事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明清时代,特别是在青山这样边远落后的地方,只有少数家庭殷实的人家才会修建四合院。这其中,有些殷实之家的财富是通过巧取豪夺得来,因此在解放初的土改中,这些四合院的主人被划成了地主扫地出门,房屋财产没收后分给了贫苦农民。

这原本无可厚非,令人痛心的是,后来已经属于贫苦农民所有的四合院,部分无端遭到摧残破坏和拆除,特别是那些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的木石雕刻,包括墙顶的飞檐翘角、“福”字木窗,被人为损毁。

但更多四合院的主人,则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修建。这些人家务农或经商,凭的是自己的聪明和勤劳,不少还是颇有影响的书香门第。

保国兵的祖父是位商人,长期往返于贵州和云南之间,贩卖纱子、盐巴等。经过多年的积累,积攒了一些钱,在当地也算有了名气,便决定建一幢当地最好的房子。因此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他家门窗上那些精美的雕刻。当时,为了拉那块长一丈五尺、宽两尺、高六寸的院坎石,工匠们把两辆牛车绑在一起,两公里路程整整走了一个星期。门窗上的雕饰,工价是用同等重量的木渣兑现银子。四十名石匠木匠,整整忙碌了十五个月。

退休教师张顺达现在所住的四合院,是他的祖母张罗氏修建的。当时,其祖父在兴仁去世后,祖母领着他的父亲、叔叔等人来到青山街上卖凉粉,积攒了一些银子后,老人就地买地基修建了这幢有两个天井两个院子、占地约三百平方米、至今仍保存得较为完好的房子。那位让人钦敬的老人的子孙,继承了耕读为本的优良传统,没有辜负她的希望,仅目前,这幢房子里就有二十人(不算他们的配偶)在州县乡工作。

而有些四合院,并不是一次建成,而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定型。九十岁高龄的彭宝江老人说,他家的四合院后天井和中天井部分是最早来到青山的祖人于清朝乾隆时期建成,仿照江西老家的风格;到了其祖父时,才又建成前天井部分,因其祖上与安顺谷家是姻亲,因此这部分仿照的是安顺北街谷氏二檐滴水形式于一八八零年前后建成。

和左邻右舍相比,周家的四合院显得很破旧。但周朝光、周朝鹏兄弟俩却从这里走出去,成了留美博士;而他们的叔叔,则早已是广西南宁医学院的教授。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四合院更象是摇篮,它用温存的情怀,呵护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残存的四合院局部

如今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仍一如继往的过着和往昔似乎没有区别的日子:务农、经商、读书习文。他们似乎感受不到生活的变化,也不知道居住的房子所蕴含的价值。只是有一点,那就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四合院正在变得越来越陈旧、破损,越来越象一位饱经风霜和忧患的老人,脸上爬满了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有些人家住在厢房里,有些则住在正房里,让另外的部分一任风吹日晒,雨打霜侵。有些虽然不断的在进行修缮,但往往是把石墙变成砖墙,使青石地板和瓦顶变成钢筋混泥土,也就是说,这些四合院正在被改装;这种改装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被历史垂青的青山

时间这条长河,在青山堆积了太多的历史,沉淀了太多的文化,并赋予了青山特有的个性。铜鼓山发掘出土的大量夜郎国文物,把青山的文明史前推到了遥远的秦汉时期。

采访中,不止一个人说起,某某挖屋基时挖到一只青铜“铧口”,某某在犁地时捡到两只土碗,某某收藏有从某座山上得来的玩石等。我没有去探究这些说法是否真实准确,但走在青山街头,我却分明感到,脚下兴许就踩着一件文物。

清朝康熙年间朝庭拨银修建的源泉义学,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一九五八年划归青山仓库作为库房,亦为四合院结构,现仍保存完好。还有被踩得锃亮的石板路、后街旁边一里长的小河上的四座石拱桥、街中心用于休闲娱乐和蓄水防火的荷花塘,以及观音寺、三官阁和用料考究、气势雄伟,上刻二十四孝全图、八幢神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石牌坊等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夜郎国文物、四合院群落一道,在默默的、同时又是生动和深刻的诉说着青山曾经有过的、现在仍然十分耀眼夺目的辉煌。

这些文物、建筑和遗址,构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这道景观不仅照亮了青山,它还应该照亮南北盘江环抱中的黔西南。

青山人一向以善于经商著名,他们凭藉自己的聪明能干,上云南下广西,走南闯北,一代接一代的经营着成功的人生,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创造了当地的辉煌。据《普安县志》记载,青山镇名始于一零三七年,其历史之悠久,州内没出其右者。因此早在解放前,青山就被列为盘江八属第一历史文化古镇,即所谓“头青山、二者相、三龙广”之说。

这是历史对青山的垂青,更是青山人的造化。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青岩,贵阳市花溪区那个声名远播、全省无双的古镇。它和青山,除了字面上的巧合,似乎还有很多默契和相似之处。而在夜郎文物这个问题上,青山似乎还更有魅力。如果可能,是不是应该学习青岩的做法,考虑把青山的四合院等古建筑群落保护起来,开发出来,使之发扬光大?



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陶昌武

责任编辑:曾雯歆

二审:周波

三审:彭原清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