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正文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盘江八属明清进士考(中)

时间:2023-08-01 作者:陶昌武 来源: 黔西南日报

《进士题名碑》局部 (网络图片)

兴义府试院 陶昌武 摄

盘州市东湖公园里的王祚远雕像 陶昌武 摄

很少有人知道,自明嘉靖十四年(1535),贵州单独开科取士以来,盘江八属的学子,在科考中也曾创造过辉煌,比如嘉靖四十四年(1565),邵元哲、蒋思孝、李良臣3人,同科考中进士,可谓空前绝后。

梳理盘江八属的文化教育史,我们发现,明清两代共走出进士23人;比较有名的,有明代的蒋宗鲁,官至云南巡抚;王祚远,官至吏部尚书;清代的景其浚,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相关史料里的进士名录

因为兴义知府张锳等各级官员的“加油”鼓劲,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和士子们的刻苦用功,明清两代,偏僻边远的盘江八属,走出了不少志士仁人。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兴义府志》《普安厅志》《贵州教育史》《明清贵州七百进士》《贵州通志(民国)》《南笼续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史料,来认识一下这些留名青史的先贤。

首先,看看《兴义府志》的记载。

该志记载了明清两代的21名进士,其中明代14人,清代7人。现分别辑录如下:

明代14人——

嘉靖年间:梁森(安南人,十一年进士,官遂宁知县,后升知州);蒋宗鲁(普安人,十七年进士,官云南巡抚);邵元哲(普安人,四十四年进士,官参政);蒋思孝(普安人,宗鲁子,四十四年进士,官副使);李良臣(普安人,四十四年进士,官参政);

隆庆年间:张志皋(安南人,五年进士,官知州);

万历年间:沈存仁(普安人,五年进士,官知府);邵以仁(普安人,九年进士,官副使);何汝岱(普安人,十二年进士,官郎中);蒋杰(普安人,十八年进士,官知府);董绍舒(普安人,二十七年进士,官御史);王祚远(普安人,四十一年进士,官吏部尚书);陈士章(普安人,四十四年进士,官参政);

崇祯年间:蒋克达(普安人,十三年进士,官御史)。

清代7人——

康熙年间:彭祐(普安人,五十七年进士,官知县);

雍正年间:李贤经(府之北街人,八年进士,官编修、山西道监察御史);

乾隆年间:郑廷烈(安南人,元年进士,官云南知县);李梅(安南人,十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吴视(安南人,十九年进士,官梓潼知县,有传);卢世昌(普安人,居今兴义县地,十九年进士,官丰县知县);

咸丰年间:景其浚(府之景家巷人,二年进士,官编修)。

其次,看看《普安厅志》的记载。

该志收录了明代进士12人,比《兴义府志》列举的少了2人,梁森、张志皋没有列入,其他相同;收录了清代进士5人,其中2人即彭祐和卢世昌相同,比《兴义府志》列举的少了2人,但彭祐被写成了彭祜,《兴义府志》里的李贤经、郑廷烈、李梅、吴视、景其浚未被列入,原因应该是这5人的籍贯,不在普安厅;但增加了邓再馨、邓亮功、张士兰。3人的具体情况如下:邓再馨,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科榜,授翰林院检讨,累官至山东莱州府知府;邓亮功,道光六年丙戌科榜,官云南蒙化厅同知;张士兰,道光十五年乙未科榜,侯选知县。

另外,再看看厐思纯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明清贵州七百进士》一书。该书收录了盘江八属明代进士11人,《兴义府志》里的梁森、李良臣、张志皋未被收入,其他相同;清代进士10人,其中5人与《兴义府志》收录的相同,即李贤经、郑廷烈、李梅、卢世昌、景其浚,《兴义府志》里的彭祐、吴视未被收录,却增加了邓再馨、陈周书、邓亮功、张士兰、张方昶;《兴义府志》和《普安厅志》里的陈士章,被写作谢士章。

此书中的邓再馨、邓亮功、张士兰,与《普安厅志》的介绍相同。

同时,看看孔令中主编、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的《贵州教育史》。该书列举了籍贯在盘江八属的明代进士11人,《兴义府志》里的梁森、张志皋未被收录;列举了清代进士10人,其中5人即李贤经、郑廷烈、李梅、卢世昌、景其浚与《兴义府志》列举的相同;彭祐和吴视也被列入,但彭祐写成了“彭祜”,普定人,吴视写作永宁人;另外增加了《兴义府志》刊行以后考中的邓再馨、陈周书、邓亮功、张士兰、张方昶。

最后,对照一下《贵州通志(民国)》。

该志由任可澄、杨恩元等篡修,民国37年(1948)贵阳文通书局出版,收录了籍贯为盘江八属的明代进士12人,即蒋宗鲁、邵元哲、李良臣、蒋思孝、沈存仁、邵以仁、何汝岱、蒋杰、董绍舒、王祚远、陈士章、蒋克达;收录了籍贯为盘江八属的清代进士11人,即彭祜、李贤经、郑廷烈、李梅、卢世昌、邓再馨、陈周书、邓亮功、张士兰、景其浚、景方昶。这里同样没有梁森和张志皋,吴视的籍贯也是永宁。

从上述文献的记载不难看出,主要的史实是清楚的。但少数人物的姓名、籍贯、科考时间等细节,却存在差异甚至谬误。那么,究竟哪家的说法才符合历史事实?我们来检索一下朱保炯和谢沛霖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比较权威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碑录索引”)。

资料介绍,从明初开始,每次殿试以后,朝廷便将录取的进士名单,刻录在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名为“进士题名碑”。“进士题名碑”共有198块,上面镌刻着明清两代所录取的进士名字,现存北京孔庙。碑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以康熙十八年(1679)的殿试为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康熙十八年三月二十日,策试天下贡士马教思等一百五十一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告示。”然后便是当科进士的具体排名。

“碑录索引”作为工具书,辑录了从洪武四年辛亥科(1371)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1904)共201科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参加殿试的时间、名列某甲及最终排名等基本情况。该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姓名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和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注明了姓名、籍贯、科年、甲第、名次的“索引”;二是照抄历科“进士题名碑”的“碑录”,仅有科年、姓名和排名。

笔者通过检索,发现“碑录索引”与上述几部史料的记载,也存在诸多差异。也可以说,每一部史料,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谬误,包括“碑录索引”本身。再就是《贵州教育史》在介绍进士的地域分布时总结说:“明代普安卫(治今盘县)11人;清代普安厅(治今盘县)5人,兴义府(治今兴义市)2人,安南县(治今晴隆县)2人,南笼府(治今安龙县)1人。”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区域治所概念混淆,明代的普安卫,管辖的范围,包括了如今的盘州和兴义、普安、兴仁等地,而不仅仅限于盘州;兴义府和南笼府,实际上治所均在安龙,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兴义府治所在兴义的情况,兴义府和南笼府同是一个机构,只是时间前后名称不同而已;二是所列各府厅县所出进士人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比如道光六年(1827)中式的邓亮功,应为普安县人而非普安厅人,可是普安县却被遗漏了。

当然,金无足赤,这是可以理解的,这里没有求全责备的意思。

“碑录索引”在一些进士的籍贯之后,还附有“军籍”两字。所谓军籍,是指取得军人身份的人,明代实行卫所制度,尤其是调北征南以后,大量官兵留守云贵,屯田戍边,平时务农,战时出征,父死子继,世代相袭。清代沿袭了这一制度,凡编入屯卫之兵士,及充配为军之家庭,皆为军籍。

争议进士相关情况辨析

首先,“碑录索引”里确实没有找到梁森和张志皋的名字。据郭士信等篡修、雍正九年(1731)成书的《安南县志》记载:“梁森,嘉靖辛卯第十五名,壬辰进士副榜,官遂宁知县,升知州。”“张志皋,隆庆庚午第二名,辛未进士副榜,官知县,崇祀乡贤。”因为名列副榜,并非真正的进士,又没有进入“进士题名碑”,“碑录索引”里自然没有他们的名字。《兴义府志》把他们视为进士照录,实际上在明代朝廷当局的眼里,他们并未取得进士资格。这样看来,《兴义府志》记载的“至嘉靖十一年(1532),而安南梁森登进士第,此兴郡有进士之始……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而普安彭祐登第,此国朝兴郡有进士之始也”的记载,并不属实,值得尚榷。

关于蒋克达,“碑录索引”是这样写的:“蒋克达,直隶吴江,明崇祯十五年,特科第一百六十二名。”《兴义府志》说的中式时间,却是崇祯十三年。查阅“碑录索引”里的“碑录”部分,蒋克达的名字确实在“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赐特用出身二百六十三名”之中,说明《兴义府志》的记载有误。但他的籍贯在吴江,怎么又被记入盘江八属的地方史料里?我发现浙江省桐庐县新闻网上,有一篇题为《历史上的桐庐知县》的文章,在介绍蒋克达时,这样写道:“贵州盘县人,进士出身,崇祯十五年(1642)任桐庐县知县。志书评价蒋克达忠孝性成,莅官清肃。作为人子,他是一位孝子;作为人臣,他是一位忠臣;作为官员,他是一位清官。他对属吏要求严格,对平民体察同情。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消息传来,蒋克达悲痛欲绝,不久挂冠而去。”《贵州通志(民国)》的介绍比较简单:“普安籍,御史。”由此说来,将蒋克达视为普安州人,也是有依据和理由的。“碑录索引”将其籍贯写作直隶吴江,一方面可能指的是其祖籍,同时也可能为笔误。

关于吴视,应为永宁人而非安南人。“碑录索引”说:“贵州永宁”,乾隆十九年(1754)参加会试,录取二甲第二十三名。《贵州教育史》介绍:“字曰朋,号鉴斋,授广西昭平知县,以循良改调四川,历什邡、梓潼、简州、南充知县。”常恩、邹汉勋等篡修、咸丰元年(1851)成书的《安顺府志》,也收录了吴视,说他是“永宁人,官知县。”《贵州通志(民国)》写的也是永宁籍,《兴义府志》将其作为安南人收录,应为误判。

李贤经是兴义府亲辖地、即安龙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论功名和级别,都比张锳要高,而且张锳在新建兴义府试院时,还得到了其孙李他山的全力支持,让出了祖上留下的房产,府试院组成部分的他山楼即由此而来。可是在《兴义府志》里,许多功名、级别、成就等都远在李贤经之下的人,或长或短都留下了传记,恰恰李贤经没有,以致于其“名不见经传”。难道是资料缺乏吗?不是,唐保华认为:“个中原委也许可以通过《清实录》乾隆三年(1738)四月二十日条窥见端倪。”这条实录比较长,其中写道:“谕大学士九卿等:‘今日,御史李贤经具折条奏事件,其间颂扬之辞甚多……今见台臣极口称扬,益重朕之愧也。且朕之行事,其是非得失,当听天下后世之公论,尤不在进献谀词。从前已降诣训饬,今李贤经又蹈此习,持再晓谕,俾众知之……’”后文还有“此奏甚属错谬”等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这个奏章极其不满,非常生气。《清实录》此后便没有关于李贤经的记载,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奏章,其政治生涯即划上了句号?

关于景方昶,“碑录索引”里的“索引”部分,写的是景方旭,籍贯“贵州兴义”,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会试,录取二甲第八十名,但“碑录”部分,又作“景方昶”,《贵州通志(民国)》写的也是景方昶,旭应为昶之误。《清实录》光绪十五年(1889)五月乙卯:“引见新科进士”,景方昶赫然在列。光绪二十六年(1900)二月戊子:“复引见京察一等钤出人员”,也写作景方昶。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乙丑:“以……翰林院编修景方昶为(河南乡试)副考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乙未:“以翰林院……编修景方昶为(广东乡试)副考官。”宋绍锡等篡修,成书于民国十年(1921)的《南笼续志》,写的也是“景方昶”。而《明清贵州七百进士》和《贵州教育史》,却将其写成“张方昶”,究竟是何原因,将其姓氏由景改为张,不得而知。《南笼续志》列举了进士1人,举人5人,进士即景方昶,“郡之景家巷人。光绪十五年(1889)中式,选庶吉士,授编修。主试河南、广东乡闱,京察一等,简放四川遗缺府知府,后调湖南辰州府知府。”

关于彭祐,“碑录索引”写作“彭祜”,籍贯“贵州普安”,康熙五十四年(1715)参加会试,录取三甲第一百另六名。《普安厅志》和《贵州教育史》也作彭祜,说他是普定县人,并解释道:“官知县,《碑录》作普安县人。”《安顺府志》则写作彭祐,“安顺人,一作普安人,官知县。”《贵州通志(民国)》的介绍为:“普安厅籍,知县。”据此推知,他的籍贯应该在盘江八属,而非安顺。新浪博客里有一位名为困学室主的作者,有一篇题为《六盘水明清进士简介》的文章认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徐陶璋榜,彭祜,普安人,三甲第一百另六名,官知县。此记录载于《六盘水旧志点校》,误为盘州人,此普安即普安县,亦即彭祜,普安县人。”但普安县的相关史料,却不见记载,其究竟是今天的盘州市人,还是普安县人,有待进一步考证。

关于李良臣,“碑录索引”里写作“李贵臣”,籍贯“贵州普安”,嘉靖四十四年(1565)参加会试,录取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据河南师范大学牛明铎《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订补八则》考证:李贵臣为李良臣之误,《兴义府志》《贵州通志(民国)》作李良臣的记载无误。全文如下:“‘李贵臣’当作‘李良臣’。据《皇明贡举考》卷八载,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进士为:‘李良臣,贵州普安卫。’核之《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李良臣,贵州普安卫,军籍。’又据《类姓登科考》载:‘李良臣,贵州普安卫人,三甲。’”《明实录》里更是多次提到李良臣,如隆庆三年(1569)八月庚午:“御史李良臣言甘州茶司之事……”隆庆五年(1571)六月壬寅:“巡按广西御史李良臣……”隆庆六年(1572)五月已亥:“升四川道御史李良臣为陕西按察司副史……”等。

关于邓亮功,后改名邓国煊,籍贯并非普安厅人,而是普安县人,其家住址现为盘水街道上寨村牌坊组,应该包括在兴义府内。道光八年(1828)十一月初九日,其祖父邓文科因“年逾百龄,五世同堂”,受到宣宗皇帝旌表建坊,敕赠“文林郎”,赐六品顶戴,建百岁石牌坊、筑诰封香亭,分别以满文和汉文,阴刻旌表诰文于石碑两面,置于石香亭内。碑高1.35米,宽1米。正面系汉文楷书,碑柱透雕二龙戏珠图案,背面为满文,碑柱浮雕云龙图案,俗称“满文碑”。

碑文开篇写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仁载,扬祖泽尔,年逾百龄,五世同堂,旌表建坊,赏给六品顶戴邓文科……”除此之外,还对其父邓开榜、祖母罗氏、继祖母曾氏,母亲罗氏、继母匡氏,逐一进行了褒奖。

碑外的香亭,四柱四角,重檐攒尖顶结构,三层,高约6.6米,第一层立四根石雕龙柱;第二层中空,四面镶嵌石板,板有圆孔,可容一人进出,底凹呈锅状,可盛香油,点捻照明;第三层亭盖,石雕飞檐翘角,当地人称“诰封香亭”。离亭百步之外,为“百岁石牌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坊亭皆毁。当地乡民视碑为古迹,将其搬至旁边的石桥上,覆以石灰,上书标语,使之得以保存。殊料到了2017年11月,满文碑又遭遇车祸,损毁严重,虽经文物专家修复,但原貌已难窥见。

道光十六年(1836)初夏,邓亮功父亲邓开榜去世。清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王鼎;经筵讲官、南书房总师傅、吏部尚书汤金钊,同时应邀为其父撰写了墓志铭。汤金钊写道:“黔山绵延,黔水流长,盘州胜地,秀占一方;笃生寿考,世德克昌,谁欤有此,封翁允臧;太翁百岁,五世同堂,翁济其美,启后流光;长子黄甲,仲氏清芳,诸孙绕膝,元气发祥;金花紫诰,迭见褒扬,千秋祀事,荣庆焚黄。”

邓亮功卒于云南蒙化厅(今蒙自)同知任上,归葬于其老家对面的盘州市羊场乡何家庄。

关于陈周书,《贵州通志(民国)》仅有“普安厅籍”四个字的介绍,《普安县志(民国)》则记载:“陈周书,中式,年限未详,官甘肃玉门知县。”该志还记载了陈格言,说他们两人均是乾隆年间的进士:“陈格言,中式,年限及官阶未详。”但在《兴义府志》《普安厅志》《贵州通志(民国)》和“碑录索引”里,都没有陈格言的名字。而陈周书其实是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进士,三甲第一百另八名。他究竟是普安县人?还是普安厅人?无法查考。

关于陈士章和谢士章,实为同一人。“碑录索引”作陈士章,普安人。《贵州通志(民国)》写道:“普安籍,人物志见谢士章传。”据六盘水市史志办原主任、编审斯信强考证,为明朝诗人、书画家,曾任广州府增城知县、广东乡试主考、南京邢部主事等职。生于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杨依村,当时的宁都知县陈时言,是普安州举人,将其收为养子,因名陈士章,并带回普安长大成人,于三十一岁时在贵州中举,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以三甲第四十八名考中进士,后来疏请复姓,得到恩准,改名谢士章。他虽然出生在江西宁都,却在普安长大,后来高中进士,被当作了普安人。这里的陈时言,《兴义府志》说:“陈时言,普安人,隆庆四年中举,官知县。”是不是《普安县志(民国)》里的陈格言的笔误?有待考证。

综合以上记载可知,明清两代,盘江八属共有进士23人,即明代的12人:蒋宗鲁、邵元哲、蒋思孝、李良臣、沈存仁、邵以仁、何汝岱、蒋杰、董绍舒、王祚远、陈士章、蒋克达;清代的11人:彭祜、李贤经、郑廷烈、李梅、卢世昌、景其浚、陈周书、邓再馨、邓亮功、张士兰、景方昶。蒋宗鲁是盘江八属的第一位进士,景方昶是最后一位进士。梁森、张志皋、陈格言榜上无名,吴视的籍贯不在盘江八属。

如果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这23名进士的分布情况,应为晴隆2人,即郑廷烈、李梅;安龙3人,即李贤经、景其浚、景方昶;兴义1人,即卢世昌;如果把彭祜、陈周书算作普安人,包括邓亮功,则普安有3人,不然,普安则仅有邓亮功1人;余下的14人或16人,籍贯均为盘州。

责任编辑    吴吉

二审  戴宏瑶

三审  彭原清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