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正文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兴义地名文化之“乡镇篇”

时间:2023-08-01 作者:文/毛建军 图/胡云江 来源: 黔西南日报

西南屏障捧乍

捧乍镇(原称捧鲊镇),是兴义市的一个镇。捧乍历史悠久,明初即为普安十二营之一。清政府在此设立巡检,派兵守卫,黄草坝置兴义县之前,捧乍既是军事中心,同时也有行政管辖功能。民国初期,曾设过捧乍分县十余年。

捧乍“西南屏障”摩崖

捧乍地势险要,是南盘江流域重要的军事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滇桂黔锁钥”之称。《清实录·世宗实录》卷六十记载,雍正五年八月二十日(1727年10月4日)吏部议复:

普安州之捧乍地方,有养马等穿连三十余里,为三江之咽喉,夷、侬之要隘。上江白云屯险峻异常,惟一经迂回攀缘而上;法岩寨山高十五里,路险岩危;歪染寨烟户百余家,田多民富。若于捧乍地方设一营,白云屯之上拨弁员带兵扼险,法岩、歪染二处设立大汛防守,不惟黔夷可以控制,即粤侬亦不敢起衅。查黄草坝在捧乍之内,请即以驻防黄草坝安笼镇标左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兵三百名移驻捧乍。

捧乍镇又有“西南屏障”之美誉。同治七年(1868),兴义府知府孙清彦巡视捧乍,见此地“内山外河,垣堑天成”,甚是感慨,乃于崖壁上大书“西南屏障”四字,后序碑文《西南屏障序》:

嗟呼。发逆蔓延半周,海内回夷肆扰,今逾十年。况夫地本弹丸,官失文武,兵食两乏,固守其难。苟非捧人士文山、仲谦、瑞图、云图及云亭诸绅民,同心效死,以存孤城,不及此忆。

余乙丑偶临,周览形势,内山外河,垣堑天成。益皇然于无信不立之旨焉。孰意阳极而剥,诸君乃自坏长城。犹幸天贻、云亭,双手持危,重振全局而鼎新之,从兹官民合一,上和而下应,岂不永固藩篱耶。

噫!宁武失而明亡,睢阳守而唐兴,边城得失之故,其所系岂浅鲜哉?此即墨二城,田单所以为复齐之本也。题曰“西南屏障”,大书深刻,并缀数言,以告夫后之官此者。

大清同治七年戊辰九月庚戍之吉

诰授朝议大夫花翎道衔即补知府昆池孙清彦书并识

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捧乍镇东街“西南屏障”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捧乍镇历史上,曾发生过诸多重要历史事件,是解放战争时期兴义周边地区游击暴动的重要地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西南屏障”“太液天池”“碧云洞天”等“捧乍八景”及西门街古建筑群,还有烈士陵园、观音阁暴动遗址等红色革命教育资源。

靖边营南面的敬南

敬南镇,为兴义市下辖行政区,地处兴义市西南部。明、清属布雄土司辖区。清朝后期,清政府在兴义设置靖边营,因辖区地处靖边营的南面,因此称“靖南”。民国时期属第三区应钦镇,称靖南乡,1962年9月,改名敬南,1984年,改为敬南乡,1992年,改为敬南镇。

敬南靖边营最为有名的是卢氏家族修建的“永靖堡”。永靖堡位于兴义市敬南镇拢岸村营上组,该营建于明末。卢氏家族于清乾隆年间迁此。卢家营永靖堡,始建于清咸同年间,险要且富足。敬南有民谣唱到:“十个捧乍城,抵不上一个卢家营,洋烟砌成墙,银子打死人。”光绪三十年(1904),为抵御广西游勇袭扰,重建防御堡垒,取名“永靖堡”。卢家营地势险要,“永靖堡”坚固异常,1904年,兴义黄草坝人吕仲版即兴题写“永靖堡”。

如今的卢家营,栅子门已被拆毁,西南侧残存营门门洞一道,寨墙基本完好,石板巷道依旧。“永靖堡”匾额散落在营门路坎下,落款书“光绪甲辰年”,下书“季冬月立”。

白碗窑镇的百年陶瓷

白碗窑镇,隶属兴义市,地处兴义西南面,因历史上盛产陶瓷,故名白碗窑。雍正之前,属布雄营土司。民国时属乌沙乡,1950年,建龙场乡,1953年,更名白碗窑乡,1992年,改为白碗窑镇。

白碗窑是黔西南工业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清代,这一带即开始陶瓷生产。2009年7月,兴义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在白碗窑镇龙场调查发现了乾隆时期的古龙窑遗址。白碗窑原名“碗窑龙场”,史料显示,乾隆三十九年(1774),湖南郴州桂东县到黄草坝做生意的方胜来、郭绍武,看见市场上出售有兴义本地的土碗,问明产地在龙场,经过多次考察,发现龙场陶土质量条件

白碗窑生产的花瓶

优越,蕴藏量丰富,遂举家搬迁到龙场,发展陶瓷生产。方、郭两家迁入后,陶瓷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产品亦由黄瓷改进成白瓷,并饰以花纹,产品销路日渐宽广,人们因这里出产白釉碗,称其为“白碗窑”。

民国年间,白碗窑瓷器已成为当地较大的产业,多时有三分之二的农户,以从事白碗生产为主,所产瓷器远销云南、广西、四川等地。民国二年(1913),邑人赵学坤等以地方经费,聘请江西技师十余人,在白碗窑山后,建立厂基,招考优级学生百余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白碗窑瓷器曾获重庆市第二次国货展览会最优奖。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制陶生产合作社,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白碗窑制陶业发展到历史高峰。

今天,白碗窑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现状堪忧。2009年6月,白碗窑白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兴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能忘却的“则戎精神”

则戎镇,隶属兴义市,地处兴义市东南部。清代时期,置县前属布雄营土司辖区。1984年,改为则戎乡,1992年,安章、洋坪2乡并入则戎乡,2019年7月,设置则戎镇。

则戎镇政府驻安章,安章又称淹章(音安),是一个古老的布依寨。《徐霞客游记》云:“黄草坝往南三十里为安章,安章往南三十里为巴吉”。按理说新设则戎乡时,应称为安章乡。但因则戎公社因上世纪70年代中期炸石造地闻名全省,提炼出“则戎精神”,为保留则戎这一老典型,故保留则戎乡称谓。

上世纪70年代,则戎公社社员炸石造地(资料图片)

20世纪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热潮中,则戎公社率领广大社员因地制宜,向穷山恶水宣战,开山炸石,抠土造田,初步改变“出门就爬坡,遍地乱石窝,亩地一大坡,吃水贵如油”的贫困面貌。1977年3月14日,《贵州日报》刊载《贵州的沙石峪——兴义县则戎公社农业学大寨纪实》的长篇报道,把则戎与河北沙石峪类比,报道了则戎人民挑战大山、自力更生,改造恶劣生存环境的事迹。同年10月13日《贵州日报》刊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长篇通讯,集中报道了则戎“炸石造地”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迹。从此,以“北有沙石峪,南有则戎”闻名省内外。“贵州沙石峪”不仅成为则戎的代称,而且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自强不息”的“则戎精神”的代名词。

2009年8月以来,黔西南州发生严重旱灾,则戎乡冷洞村旱情尤为严重。在2010年抗击特大旱灾的斗争中,“则戎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不等不靠的则戎乡冷洞村民,发明了滴灌技术,用矿泉水瓶救活了命根子般的金银花。2010年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冷洞村考察指导抗旱救灾时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就是‘贵州精神’”。

板栗之乡仓更

仓更镇,隶属兴义市,地处兴义市西南部。《兴义府志》卷九称“仓梗寨”,清属捧乍五十八营之一。“仓更”为布依语,意思是“山坡上的寨子”。民国时期,属泥凼区仓更乡,1951年,成立仓更乡,1954年3月,改为仓更区,1959年,改为仓更公社,1984年,改为仓更镇。

仓更镇属亚热带河谷地带,无霜期年平均330天,多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1350毫米,土壤肥沃,适宜板栗生长。仓更镇是黔西南州著名的“板栗之乡”,作为注册商标的“仓更板栗”即产于该镇,种植面积5万余亩。仓更板栗果型中粒,褐色,色泽光亮,味道香美甜糯,品质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含糖16.47%、蛋白质8.61%、钙0.38%,适宜炒食。兴义市两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板栗,获“贵州省首届优质农产品”称号。

“仓更板栗”高含糖量、低水分且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清香可口,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及浙江一带。2011年6月,仓更镇沿江七乡镇联合组建“兴义市仓更板栗协会”,标志着兴义市板栗产业迈出大发展的坚实步伐。

世德绵延话鲁屯

鲁屯镇,隶属兴义市,地处兴义市东北部。明代,属普安卫右千户所。鲁屯古称“鲁广四夷”,彝语地名,含义不详。明初设右千户所,为李氏世袭屯堡,改称鲁屯。清初称右里,至雍正初年,辖屯寨二十三。鲁屯为兴义府城通往新城、普安州的要冲,“改土归流”之后,李氏家族重视文教,鲁屯遂成为兴义县与黄草坝并立的文化中心。1984年,改为鲁屯镇。

鲁屯石牌坊

明初,朱元璋于1381年(洪武十四年)派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平定滇黔,建千户所于鲁屯。江苏淮安进士李文明,系太祖朱元璋胞姐之子,时任南京兵部副郎兼锦衣卫掌印官,亦随沐英南征并落籍鲁屯。鲁屯从洪武十五年(1382)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卫归普安府,李文明承掌右所锦衣掌印千户职,驻鲁屯,遂世居于此。《兴义府志·兴义县古碑》记载:“明李国忠城隆庙碑,在县东之鲁屯。今鲁屯之城,即明之普安卫中右所城也。”世袭明朝鲁屯指挥千户的鲁屯李氏,在“改土归流”之后,积极兴办教育,重视文教,“世德绵延,人文蔚出,登仕版者,戚戚焉。”

清嘉庆中,汀州知府鲁屯人李明心,撰有《鲁屯李氏族谱》一卷。李明心,字镜涵,清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乾隆五十六年(1792)选授四川隆昌县知县,后调任富顺、梁山等任知县。嘉庆二年(1797)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七十岁告老还乡,历官四朝,年满百岁后去世。《鲁屯李氏族谱》,也称普安《李氏宗谱节略》,谱述时间跨明、清两代近600多年,保留了贵州卫所制度的重要资料,是研究贵州屯堡文化的重要依据。李氏家族的历史,也包含着明、清时期,兴义地方文化信息,是研究兴义地方史的重要史料。

民国兴义县长李大光,有《兴义冬巡杂咏十六首》(见民国《兴义县志》)其一云:

鲁屯合里是吾宗,五百年来守旧封。

记取敬宗收族谊,春耕秋荐自雍雍。

原诗注云:“鲁屯李氏于明代随傅友德南征云贵,以功授千总,世守其地,迄清初改土归流,尚私袭不替,所谓土司是也。族人甚蕃,代出英杰。于余之至,甚表爱慕。勉以敦宗睦族,爱乡爱国之义而去。”

责任编辑  张心瑞

二审 戴宏瑶

三审 彭原清



相关阅读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相约黔西南 来一场消夏之旅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峡谷、峰林、天坑、溶洞等景观在这里富集,地下黄金储量大,被命名为"中国金州",高品位观赏石多,有&q...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情牵北盘江 畅游山水纵情欢歌

北盘江风光。北盘江风光。北盘江一行,我们与友人各有收获。玉林写了一篇散文,春生写了一篇游记,龙成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而我,收获了一首诗:依水孕育恒古梦,造湖光照牂...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黔西南,悠闲的生活令人向往

实习记者 聂珊珊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区。万峰湖一景。八卦田。习惯了蓝天白云,呼吸着略带泥土清香的空气,游惯了的山水田园,那各种风味小吃留香口齿,这一切,在黔西南生活...

烟雨董箐

烟雨董箐

董箐,由于修建电站筑坝而形成的9.55亿立方米人工湖,位于镇宁与贞丰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上,其上游为马马崖水电站,下游为龙滩水电站。董箐因电站而兴,也因电站而一夜成...

参与评论

他们说...

预订常见问题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